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情况分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17.24%。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此外,由于“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多个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各方努力下,中国数字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

       数字经济广泛渗透

       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当前数字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接近7.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同比增长25.6%。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传统产业领域同样显著。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综合基础环境、数据汇集、行业应用等因素,大数据发展水平行业排名由高到低为金融、电信、政务、交通、商贸、医疗、工业、教育、旅游、农业。

       在农业领域,数字经济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产销精准对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在工业领域,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众包生产、个性化定制,探索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生产体系,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有序衔接;在传统服务业,网络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形态和新模式已渗透进交通出行、商旅住宿、快递物流等领域,并逐渐向知识内容、文化创意等领域不断拓展。

       市场应用的拓展也激发了中国在数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大数据领域的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国内骨干互联网公司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中国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个环节广泛渗透,推动了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

       实体经济搭乘快车

       京东宣布年底实现90%以上客服交通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科大讯飞翻译机英语水平已达大学六级;依托智能制造,宁德时代、蔚来汽车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崛起……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至0.62%。依托数字革命,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新增长点,消费、生产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众多领域开发出了一批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协同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工业经济的升级。如何用大数据促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制造业质量、效率、研发的问题?“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完成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资源有效分配、跨地域跨行业的协调生产,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就可以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骆品亮建议,要营造一个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政府除了进行产业规划、组织对共性和关键性前沿技术进行突破创新外,还需要对产业技术标准进行指导,对产业运营模式进行规制。

       数字企业集聚发展

       日前发布的《大数据看数字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显示,中国数字经济类企业已形成五大集聚区域,分别是京津地区(北京、天津)、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等)、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成渝地区(重庆、成都)、两湖地区(武汉、长沙)。

       其中,京津地区依托北京,尤其是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培育了一大批数字经济前沿科技企业,并扩散形成京津数字经济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加速推进物联网和电商等领域产业和生态的繁荣发展,是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企业集聚最多的地区;珠三角地区依托广州、深圳等地区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逐渐形成了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两湖地区正加快突破智能制造发展瓶颈,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成渝地区凭借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核心产业发展优势,正在重塑数字经济新格局。

       如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健全的政策和科学的治理对数字企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认为,在由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治理工作面临跟不上发展、模式不定型、各方利益主体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数字经济的治理需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多方参与、协同治理。

资料来源:统计局,观研天下XLF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6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29.8% 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额同比增长32.2%

2025年6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29.8% 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额同比增长32.2%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62.7万亿元,同比增加29.8%,环比增加19.2%。其中,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环比增加26.0%;债券回购成交156.3万亿元,同比增加32.7%,环比增加20.4%。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50.6万亿元,同比增长

2025年09月04日
2025年6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8.6%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11.5%

2025年6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8.6%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11.5%

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444.4点,环比上升96.9点,涨幅2.9%;深证成指收于10465.1点,环比上升424.5点,涨幅4.2%。

2025年09月04日
2025年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

2025年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 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3%

2025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4%;1-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8%。

2025年09月01日
2025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8.9%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83万亿元

2025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8.9%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83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6.6%;委托贷款余额为11.18万亿元,同比持平;信托贷款余额为4.4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2025年07月30日
2025年6月末我国流通中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2% 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6%

2025年6月末我国流通中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2% 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6%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余额1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633亿元。

2025年07月30日
202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202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财政预算收入约为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财政预算支出来看,1-6月我国财政预算支出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

2025年07月30日
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

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

累计值来看,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总体来看,近四年同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呈及累计值均呈增长走势。

2025年07月23日
2025年5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减少8.9%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3.4%

2025年5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减少8.9%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3.4%

数据显示,5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347.5点,环比上升68.5点,涨幅2.1%。2月份来看,6日上证指数下降至该月最低点3316.11,14日则达到该月最高点3403.95。

2025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