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及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份额情况

       一、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速

       医疗美容是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其衍生于临床医学,但区别于临床医学,医美是以审美而非治疗为目的,消费属性超过诊疗属性。

       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同比增速仍达到22.2%。

2012-2019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需求人群看,中国医美需求以20-25岁的女性为主力。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18-19岁、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以上消费者年龄占比分别为15%、37%、27%、15%、3%、2%。

2019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年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医疗医疗求美者心理动因主要分为职业需要、天生缺陷、取悦他人、错误归因、追求完美、整容成瘾等六大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疗求美者心理动因分析

医疗求美者心理动因

职业需要

演员、模特为了事业而整容,服兵役人群接受近视矫正术;

天生缺陷

天生存在不足,如斜颈.兔唇、面部班痕等,I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取悦他人

企图通过改变成别人偏爱的容貌来取悦对方,

错误归因

将生活的遭遇、不顺利归因于自身样貌,希冀通过医美改善现状;

追求完美

一些原本无需整形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斑点、皱纹,完美主义的内心促使加入整容队伍;

整容成瘾

初尝整容变美的甜头,为了锦上添花,连续地多次接受整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求美动因看,需求者对医美的追求主要是自我欣赏与认可。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医美行业取悦自己心理动因占57%,改变命运心理动因占4%,取悦另一半心理动因占18%,工作需要心理动因占19%,弥补天生缺陷心理动因占2%。

近年来万户医美整形需求成因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二、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份额较大

       2018年中国医美消费者总量约1873万人,进而估算中国医美实际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7700元,医美产品消费力显示较强水平。

2018年医美消费者年龄、数量、渗透率及人口比例情况

年龄段

人口比例(%)

人口数量(万人)

医美渗透率(%)

预计医美消费者(万人)

19岁以下

21.95

30620

1.25

383

20-25岁

5.95

8300

7.18

596

26-30岁

812%

11327

4.45.

504

31-35岁

8.14

11355

2.75

312

35-40岁

7.15

9974

0.51

51

41岁以上

48.69

67909

0.04

27

合计

1873

数据来源:choice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医美消费重要市场。中国医美市场成熟较晚,萌芽始于受一战时期开启现代整形手术影响的1929年,但整体市场的起步期于1997年才出现,当年首个民营医疗机构开始布局整形美容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社会开始大规模受到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交流影响,医美行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2013-2017年,受互联网传播与颜值经济影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步入高速成长期,大众对美的追求不断多元化和个性化,对医美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升,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崛起,大量民营医美机构不断涌现。

近年来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历程及特点

时间

行业生命周期

驱动因素

行业机构发展

需求群体

需求特点

1929年

萌芽期

启蒙于一战中受伤士兵的首场现代整形手术

我国现代整形手术起始,以上海首个整形外科门诊为标志,以公立医院整形外科为主

大众美容接受度较低,少部分求美者愿意尝试

以缺点优化为主

1997

起步期

国际贸易环境逐步开放,国外先进的美容观念、技术、材料开始传入中国,国家政策给予支持

首家民营机构开始切入整形美容市场(伊美尔成立),开展的手术类项目增多,非手术类项目开始出现

求美者增多,以中年女性为主

以抵抗衰老为主

2013年

成长期

互联网+颜值经济逐步兴起,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迅速扩张,国家鼓励资本入驻

民营机构成为主力军,医美相关企业逐步上市,如华熙生物、华韩整形等,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增多,部分开始精细化

大众对医美接受度逐渐变高,需求群体扩展到年轻求美者甚至男性群体

对美的需求逐渐复杂化多样化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SYL)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免疫治疗将开启新纪元 我国胃癌围术期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中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根据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数据,中国与美国胃癌新发患者人数预计将在2026年分别达到34.6万人、2.9万人。

2025年10月17日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惠及约20万存量患者 我国重症肌无力药物行业景气度较高 精准靶向成趋势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动性肌无力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明确,约85%的患者与抗AChR抗体介导的补体通路激活密切相关。中国作为MG患者大国,拥有约20万存量患者,其中约15%-20%可能进展为死亡率极高的肌无力危象,临床需求远未满足。长期以

2025年10月17日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国产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我国宠物驱虫药行业迎来更多增长机会

随着科学养宠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人们对宠物的情感投入增加,宠物驱虫药市场迎来更多增长机会。按照宠物犬、猫平均一次驱虫价格62.51元/只、90.02元/只,平均一年驱虫3.47次、3.45次计算,2024年我国宠物犬、猫驱虫药市场规模分别达114.10亿元、221.99亿元,我国宠物驱虫药总市场规模达336.09亿元。

2025年10月14日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千亿赛道上的“精准制导”革命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内外资企业竞合

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有效性”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核心支柱。中国抗体市场正以远超全球的增速(35.4% CAGR)狂奔,规模从2019年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12亿元。在巨大临床需求、审评审批改革与医保放量的多重驱动下,市场格局呈现“内外资竞合,创新驱动分化”的复杂态势,本土创新力量正强势崛起

2025年10月06日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政策与资本驱动 我国临床前CRO行业迎风而起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形成

临床前CRO作为药物研发的“加速器”与“卖水人”,在医药创新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在政策、资本与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临床前CRO市场正以超越全球的增速迅猛扩张,2023年市场规模已超40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逼近900亿大关。同时,高壁垒铸就了特定的市场格局。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经验、人才和设

2025年10月05日
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正逐步在血液透析器等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国产品牌逐步崛起 正逐步在血液透析器等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容,由2020年的640.52亿元上升至2024年1170.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7%。 2025年上半年我国中国血液透析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62.64亿元

2025年10月05日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需求、政策与技术驱动下 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迈入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新纪元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

2025年10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