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循环经济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2015年,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精神,决定在全省选择100个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和空间发展的建制镇进行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正式施行。本文将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这100个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以下简称:体制改革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推进体制改革镇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一、体制改革镇的发展现状体制改革镇由于具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在吸纳农业人口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一)人口集聚能力强,城镇化进程远超全省乡镇平均水平
2016年,体制改革镇的常住户数达到145.3万户,人口达到568万人。体制改革镇个数占全省乡镇(1822个乡镇)数的5.5%,而常住户数和常住人口却分别占6.9%和7.1%,这表明了体制改革镇具有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在体制改革镇中,人口超5万的大镇个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人口规模最大的达到15.1万人,人口规模最小的镇也达到1.9万人。较强的人口集聚能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2016年,体制改革镇城镇建成区常住户数达到55.3万户,占全省乡镇城镇建成区常住户数的13.3%,占体制改革镇乡镇总户数的38%,比全省乡镇城镇建成区常住户数的占比高出17.6个百分点;体制改革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232.9万人,占全省乡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4.3%,占体制改革镇常住人口的41%,比全省乡镇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的占比高出19.9个百分点。体制改革镇人口相对聚集,城镇化进程远远领先于全省乡镇的平均水平。
(二)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数倍
2016年,体制改革镇共有3.6万家企业,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11%;体制改革镇企业实缴税金达到135.6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实缴税金总数的20.5%;体制改革镇共有工业企业2.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34家,分别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4.1%、15.2%;体制改革镇的工业企业产值达到980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8701.9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总量的21.4%、22.3%;体制改革镇有626个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为573.1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4.3%、29.6%;体制改革镇有2630个住宿餐饮业企业,总收入为56.9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2.4%、10.1%。体制改革镇的企业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远超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生产发展的较高水平,带来了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2016年,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02.7亿元,占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收入总量的19.5%;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为1亿元,远远高于全省乡镇的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值2891.9万元。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支出总量达到84亿元,占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18.8%;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支出为8403.9万元,远远高于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支出的平均值461.2万元。体制改革镇的财政实力雄厚,经济水平远高于全省乡镇的平均水平。
(三)生活设施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较高
2016年,体制改革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2.2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5.5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总量的9.9%、11.1%。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3.1亿元,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1.3亿元;体制改革镇有642个商品交易市场,占全省乡镇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0.3%,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有6.4个商品交易市场,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近一倍;体制改革镇的市场交易额达到201.2亿元,占全省乡镇市场交易额总量的8.6%,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市场交易额达到20.1亿元,是全省乡镇平均市场交易额15.7倍;其中以粮油、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市场、以畜禽为主的专业市场、以水产为主的专业市场个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0.7%、8.2%、8.7%,专业市场的市场交易额分别占全省的10.6%、17.2%、5%。
体制改革镇自来水用水户数达到104.9万户,占体制改革镇常住户数的72.2%,占全省乡镇自来水用水户数的7.5%;体制改革镇管道燃气用气户数达到31.1万户,占体制改革镇常住户数的21.4%,占全省乡镇管道燃气用气户总数的13%;体制改革镇集中供暖户数达到4.3万户,占体制改革镇常住户数的3%,占全省乡镇集中供暖户总数的19.7%;有32个体制改革镇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占全省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乡镇个数的9.4%;体制改革镇公交车通车线路达到262条,占全省乡镇公交车通车线路总数的9.4%。体制改革镇的金融机构网点数达到663个,占全省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的9.6%。总体而言,体制改革镇商业较为发达,生活设施相对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四)社会福利较为完善,社会事业服务水平迅速提高
体制改革镇有174所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占全省乡镇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总量的6.8%;体制改革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312.5万人,占全省乡镇总参保人数的7.1%,占体制改革镇常住人口的55%;体制改革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515.8万人,占全省乡镇总参保人数的6.7%,占体制改革镇常住人口的90.8%;体制改革镇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广、社会保障水平高、社会福利较为完善,民生水平得到了提高。
体制改革镇的教育、文化、卫生发展极快。体制改革镇有2060个幼儿园、托儿所,占全省乡镇幼儿园、托儿所总数的7.7%,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52所,增长了13.9%;体制改革镇有小学校1664所,占全省乡镇小学校总数的6.1%,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8所,增长了1.1%;体制改革镇有图书馆、文化站1620座,占全省乡镇图书馆、文化站总数的9.9%,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432座,增长了36.4%;体制改革镇有剧场、影剧院151座,占全省乡镇剧场、影剧院的26%,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59座,增长了 64.1%;体制改革镇有体育场馆258座,占全省乡镇体育场馆总数的16.9%,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52座,增长了25.2%;体制改革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1512个,占全省乡镇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总数的9.8%,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335个,增长了28.5%。体制改革镇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裕,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各种社会事业的服务水平提高迅速,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二、体制改革镇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对100个体制改革镇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两个方面挑选了公共财政收入、企业实缴税金、人均工业产值、公共财政收入增减幅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人拥有图书馆文化站、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小学教师拥有在校学生数、自来水用水户数比重、城镇人口占乡镇总人口的比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口的比重等11个指标,通过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估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100个体制改革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济社会发展地域分布不均匀
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发展较好的前20个体制改革镇中,郑州市的6个,新乡市的3个,洛阳市的2个,濮阳市的2个,济源市的2个,安阳市、鹤壁市、南阳市、巩义市、永城市各1个。可见,发展较好体制改革镇集中分布在郑州、新乡、洛阳、濮阳、济源。开封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无1进入前20。
从地域上来看,体制改革镇的平均公共财政收入在1.5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新乡市、济源市;体制改革镇的平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在150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济源市;体制改革镇的平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济源市;体制改革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超过200张的有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济源市。体制改革镇发展区域性太强,发展较好的都集中分布在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济源市等豫北地区,豫南大部分地区的体制改革镇发展相对滞后。
(二)经济社会水平差距明显
我们将评估结果中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与发展滞后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选出五项指标进行分析。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之和是49亿元,发展滞后的10个体制改革镇之和是2.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1.3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和达1929.1亿元,发展滞后的是123.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6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达142.9亿元,发展滞后的是4.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5.2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304张床位,发展滞后的是742张,前者是后者的7.2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2.5%,发展滞后的仅达到44.2%,前者高出后者18.3个百分点。两者各项指标差距太过悬殊。体制改革镇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表明体制改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滞后镇的发展潜力,缩小差异将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对体制改革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增强体制改革镇统筹发展能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方便群众办事作为改革的重点,使体制改革镇切实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稳定等职责,更加有效地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依法放权、高效便民、分类指导、权责一致”的原则和体制改革镇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委托、交办等方式,赋予体制改革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在确保镇政府全面正确履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体制改革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管理,增强体制改革镇内生动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宜居社区和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消费需求。体制改革镇要注重发挥联接城市、带动乡村的独特作用,既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又要突出历史文化传承、突出地域特色、突出生态宜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体制改革镇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走一镇一品的差异化发展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体制改革镇道路交通、给水排污、垃圾处理、燃气供热、园林绿化、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环卫保洁等工作,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切实改善体制改革镇生态人居环境,着力提高体制改革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加快融合,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体制改革镇政府各部门应加大努力、形成合力,统筹各个产业以及各产业的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体制改革镇经济各产业、各行业以及不同区域的融合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形成包含特色产品的种植、收获采摘、加工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产业链条。在各产业内部融合方面,重点要加快旅游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加大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合作力度,在这里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带动人民群众参与到促进体制改革镇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来,同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区域融合方面,要加强城乡联动,建立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经济的体制机制,让城镇带动乡镇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乡镇特色产品、美丽景色的开发力度,形成更加吸引人的特色产品资源,为体制改革镇经济发展蓄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