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央行监管新规多箭齐发,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备付金管理、条码支付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帮助机构学习掌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专门在2月初举办了“监管政策解读培训班”,央行支付结算司、科技司专门对一系列文件进行解读。
其中,针对支付机构业务创新可能突破监管边界的情况,在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中,央行提出机构在开展支付创新业务时应事前报告,并提出要加强收单业务受理终端管理、代收业务管理和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管理,并要求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严格遵守跨行清算要求。
去年12月27日,“裸奔”多时的扫码支付迎来有法可依的监管时代。在新规中,央行不仅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管理,还将原定在今年6月末的第三方机构直连银行模式的终结大限提早到了4月1日。也就是说,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根据央行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从4月开始,各家支付机构以2018年一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为基数,按照业务类型 ,银行卡收单业务、网络支付业务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将按照不同等级交存不同比例的客户备付金。其中,最高的比例达到了54%。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在2017年对支付机构开出超过100张罚单(为2016年的三倍)后,2018年前两个月,央行各分支机构也并未手软。
春节假期刚过,央行济南分行就一口气挂出了4张涉及支付的罚单,两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和两家银行均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规定”被罚;而在春节前夕,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向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和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开出罚单,理由则是“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存在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规行为”。
在准入门槛方面,今年1月,在第五批合计2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中,央行收走了其中4家的支付牌照,决定不予续展。
从2011年发放支付牌照起,连续6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交易规模高速增长,但在新的监管周期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2018年,或将迎来首次负增长。究其原因,第三方支付行业属于金融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好,各种红利吃个饱,政策严,天天吃土都可能。281号文件的出台,在短期内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是利空,监管趋严之下,第三方支付机构闪转腾挪的空间愈加狭小。外部新增的交易规模降低,P2P和现金贷双限,聚合支付被间接限制,都极大遏制了2018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
借助银行、清算中心,扫码支付的两大巨头,间接点燃了聚合支付这把野火,在这轮聚合大潮中,第三方支付和银行扮演收单角色,一笔交易的资金结算路径流经多个支付机构间,按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口径中的“充、转、提”,2018年的交易规模中,将缺失聚合支付带来的交易规模和转接带来重复计算的“充、转、提”。交易规模的瘦身,就支付行业而已,也正好是消除虚胖。转接被叫停后,银行将不再加入聚合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战团,扫码支付两巨头,因为缺少聚合支付服务商的助力,扫码支付发展势头将放缓。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