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1-8月银行结汇90155亿元人民币 售汇85067亿元人民币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8月,银行结汇11062亿元人民币,售汇11328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265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银行结汇1596亿美元,售汇1634亿美元,结售汇逆差38亿美元。
       
       2020年1-8月,银行累计结汇90155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85067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5088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值,银行累计结汇12852亿美元,累计售汇12130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顺差722亿美元。
       
       2020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24739亿元人民币,对外付款23855亿元人民币,涉外收付款顺差884亿元人民币。2020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187997亿元人民币,累计对外付款186296亿元人民币,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1701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值,2020年8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568亿美元,对外付款3441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127亿美元。2020年1-8月,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679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6555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42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最新获得的数据,修订了2020年1-7月涉外收付款数据,并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栏目公布。
       
       附:名词解释和相关说明
       
       国际收支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
       
       银行结售汇是指银行为客户及其自身办理的结汇和售汇业务,包括远期结售汇履约和期权行权数据,不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银行结售汇统计时点为人民币与外汇兑换行为发生时。其中,结汇是指外汇所有者将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结售汇差额是结汇与售汇的轧差数。银行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将通过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平盘,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
       
       银行结售汇不按居民与非居民交易的原则进行统计,且其仅包括银行与客户及其自身之间发生的本外币买卖,即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交易,不同于国际收支交易的统计范围。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售汇)。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银行一般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远期结售汇平仓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无法履行资金交割义务,对原交易反向平盘,了结部分或全部远期头寸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展期是指客户因真实需求背景发生变更,调整原交易交割时间的行为。
       
       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的远期结汇和售汇合同在本期末仍未到期的余额;差额是指未到期远期结汇和售汇余额之差。签约额与累计未到期额之间的关系为:本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上期末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本期远期结售汇签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履约额-本期远期结售汇平仓额。
       
       未到期期权Delta净敞口是指银行对客户办理的期权业务在本期末累计未到期合约所隐含的即期汇率风险敞口。银行为管理这部分风险敞口,在期权合约存续期间通常会在外汇市场进行对冲。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内非银行居民机构和个人(统称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与非居民机构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现钞收付和银行自身涉外收付款。具体包括: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跨境收付款(包括外汇和人民币),以及非银行部门和非居民之间通过境内银行发生的境内收付款(暂不包括境内居民个人与境内非居民个人之间发生的人民币收付款),统计时点为客户在境内银行办理涉外收付款时。其中,银行代客涉外收入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从非居民收入的款项,银行代客对外支出是指非银行部门通过境内银行向非居民支付的款项。
       
       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国际收支统计的组成部分,但其统计原则与国际收支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采用资金收付制原则,且其仅反映境内非银行部门与非居民之间的资金流动状况,不能反映实物交易和银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统计范围小于国际收支统计。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外汇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

2024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3222亿元,同比增长3.4%(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2775亿元,下降0.3%。近十二个月来看我国固定资产及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整体变缓。

2024年11月20日
2024年1-9月我国对外贸易统计: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进出口顺差额同比增长9.4%

2024年1-9月我国对外贸易统计: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进出口顺差额同比增长9.4%

数据显示,近三年9月份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当期值和累计值均呈先降后升趋势,从我国进出口总额当期值来看,2024年9月进出总额为52571.37万美元,同比增长1.5%,低于2022年9月的进出口总额,高于2023年9月的进出口总额;从我国进出口总额累计值来看,2024年1-9月进出口总额为454581.8万美元,同比增速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

2024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1001亿元,下降0.2%。近十二个月来看我国固定资产及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整体变缓。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9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为5.1% 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4.9%

2024年9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为5.1% 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4.9%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增速为5.1%;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为4.9%。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9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

2024年9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在降在升再降走势。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1-9月我国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 主要税收收入中环境保护税同比增长20.3%

2024年1-9月我国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 主要税收收入中环境保护税同比增长20.3%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财政预算收入约为163059亿元,同比下降2.2%;财政预算支出来看,2024年1-9月我国财政预算支出为201779亿元,同比增长2%。

2024年11月19日
2024年10月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 景气度小幅回升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2024年10月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 景气度小幅回升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2024年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

2024年11月13日
2024年9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135万亿元 同比减少8%

2024年9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135万亿元 同比减少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9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35万亿元,同比减少8%,环比减少11.8%,其中9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7.6万亿元,同比减少24.3%,环比减少16.3%;债券回购成交127.4万亿元,同比减少6.8%,环比减少11.4%。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40.7万亿元,同比增加11.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