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末我国分性别、分城乡、分省市人口总数统计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41008万人,相比2019年净增204万人,我国人口数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010-2020年末我国人口总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性别分,2020年末,男性人口总数为72357万人,占比51.24%;女性人口总数为68855万人,占比48.76%;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男性人口始终多于女性人口。

2010-2020年末我国人口数-按性别分

时间

人口总数(万人)

占比(%

人口总数(万人)

占比(%

2011

69161

51.26

65755

48.74

2012

69660

51.25

66262

48.75

2013

70063

51.24

66663

48.76

2014

70522

51.23

67124

48.77

2015

70857

51.22

67469

48.78

2016

71307

51.21

67925

48.79

2017

71650

51.17

68361

48.83

2018

71864

51.13

68677

48.87

2019

72039

51.09

68969

48.91

2020

72357

51.24

68855

48.7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按城乡分,2020年末城镇人口总数为90220万人,占比63.89%;乡村人口总数为50992万人,占比36.11%;总体来看,近十年来乡村人口数量占比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流动比重不断提升。

2010-2020年末我国人口数-按城乡分

时间

城镇

乡村

人口总数(万人)

占比(%

人口总数(万人)

占比(%

2011

69927

51.83

64989

48.17

2012

72175

53.10

63747

46.90

2013

74502

54.49

62224

45.51

2014

76738

55.75

60908

44.25

2015

79302

57.33

59024

42.67

2016

81924

58.84

57308

41.16

2017

84343

60.24

55668

39.76

2018

86433

61.50

54108

38.50

2019

88426

62.71

52582

37.29

2020

90220

63.89

50992

36.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省市来看,数据显示,到2020年末,全国31省份总人口数为141212万人,其中广东连续15年为人口第一大省,山东、河南分列二三,人口总数分别为12624万人、10165万人、9941万人。

2020年末全国各省市人口总数统计

省市

年末人口总数(万人)

城镇人口数占比(%

全国总计

141212

63.89

北京

2189

87.55

天津

1387

84.70

河北

7464

60.07

山西

3490

62.53

内蒙古

2403

67.48

辽宁

4255

72.14

吉林

2399

62.64

黑龙江

3171

65.61

上海

2488

89.30

江苏

8477

73.44

浙江

6468

72.17

安徽

6105

58.33

福建

4161

68.75

江西

4519

60.44

山东

10165

63.05

河南

9941

55.43

湖北

5745

62.89

湖南

6645

58.76

广东

12624

74.15

广西

5019

54.20

海南

1012

60.27

重庆

3209

69.46

四川

8371

56.73

贵州

3858

53.15

云南

4722

50.05

西藏

366

35.73

陕西

3955

62.66

甘肃

2501

52.23

青海

593

60.08

宁夏

721

64.96

新疆

2590

56.5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shz)

       注:1、2010、202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2、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2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6%

2025年2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 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6%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约为5.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近十二个月我国失业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在降在升走势。

2025年04月09日
2025年2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减少14.3% 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额同比增长49.5%

2025年2月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同比减少14.3% 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额同比增长49.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69.7万亿元,同比增加11%,环比增加15.4%。其中,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4.4万亿元,同比减少31.3%,环比减少14.3%;债券回购成交91.8万亿元,同比减少13.3%,环比减少16.4%。交易所标准券回购成交46.1万亿元,同比增长49.

2025年04月03日
2025年2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46.3%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55.6%

2025年2月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沪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46.3% 深市日均交易量环比增加55.6%

数据显示,2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320.90点,环比上升70.3点,涨幅2.2%;2月份来看,2月5日上证指数下降至该月最低点3229.49,2月27日则达到该月最高点3388.06。

2025年04月03日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56.2%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56.2%

数据显示,近六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整体呈水平增长。 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49083.2亿元,同比增长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749元,同比增长7.2%。

2025年03月28日
2025年1-2月我国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 其中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19.7%

2025年1-2月我国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 其中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长19.7%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财政预算收入约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财政预算支出来看,2025年1-2月我国财政预算支出为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

2025年03月27日
2025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

2025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整体来看,近三年1-2月份同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增长走势。

2025年03月20日
2025年2月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8.2%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29万亿元

2025年2月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8.2%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29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8.3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下降30.9%;委托贷款余额为11.25万亿元,同比增长0.3%;信托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

2025年03月19日
2025年2月末我国流通中货币余额同比增长9.7% 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7%

2025年2月末我国流通中货币余额同比增长9.7% 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7%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09.44万亿元,同比增长0.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9.7%。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