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全球电子烟行业及细分市场规模、市场份额情况分析

        烟草制品主要包括卷烟、电子烟及其他(如斗烟、嚼烟、雪茄及鼻烟)。目前烟草市场主要由卷烟主导。卷烟是通过将切成丝的烟叶及烟草薄片卷入或装进圆筒型卷烟纸中制成。电子烟产品包括电子雾化设备(VAPE)及加热不燃烧设备(HNB)。大部分电子烟产品拥有一块电池、一个加热元件及盛放电子雾化液或烟杆的位置。

        全球烟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7157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8654亿美元(CAGR3.9%)。

2014-2020年全球烟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近年来电子烟的兴起使得全球烟草市场产生内部结构性变化,但目前仍以卷烟为主导。2014年全球卷烟市场份额占据整个烟草市场的91.2%,这一份额在2019年下降至88.2%。2014年全球电子烟市场份额为1.7%,2019年全球电子烟市场份额为4.2%。

2014-2019年全球各类烟草制品市场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全球烟草行业细分市场来看,电子烟成为快速增长的行业。2019年全球电子烟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6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39.5亿美元。

2014-2020年全球电子烟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电子烟行业增速遥遥领先卷烟和其他制品。2014-2019年全球电子烟年复合增速达到24.2%,远高于卷烟(3.2%)和其他制品(5.3%)增速。

2014-2019年全球各类烟草产品年复合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由于控烟行动的影响,电子烟快速发展且成为烟草行业研发的新焦点。电子烟被视为传统烟草制品的理想替代物。电子烟是一种电池供电的设备,其设计通常与传统卷烟类似,并且当使用者从中吸气时会散发出雾化的电子雾化液。尤其是加热不燃烧设备及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日益占据更大的电子烟总市场份额。

        按出厂价格划分的收益而言,美国及欧盟占据电子雾化设备最大市场份额,2014年美国电子烟市场份额为59%,中国为7%;2019年美国市场份额扩大到66%,中国为9%。

2014-2019年全球各地区电子烟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我国现有烟民3.5亿,占世界烟民总数的1/3,但我国电子烟消费者约150-200万之间,占吸烟总人口的0.47%-0.63%。

近年来各国电子烟渗透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电子烟和传统烟草相比,工作原理和所含成分的不同导致口感和释放物危害不同。整体而言,电子烟致癌物含量和焦油含量较低,释放危害较传统烟草较少,但由于不同类型的电子烟工作原理和成分、技术的不同,导致与真烟相比口感有所差异。

电子烟和传统烟草制品比较

比较项目

电子雾化烟

加热不燃烧电子烟

传统烟草制品

工作原理

雾化烟油

加热特制烟草但不燃烧

明火直接燃烧烟草

温度

170℃-200℃

350℃-600℃

800℃-1000℃

使用次数

一次或多次,可更换烟弹或烟油

多次,需更换烟弹

一次

口感

普通油烟与真烟口感相差较大

接近真烟口感

-

致癌物含量

较低

较低

较高

尼古丁含量

由油烟决定

较低

焦油含量

较低

对他人影响(二手烟)

较低

较低

较低

价格

较低

较高

较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电子烟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及加热不燃烧设备。全球电子烟市场中,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及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仍占据电子烟市场的主导地位。

电子雾化设备领域组成、主流品牌及特点

电子雾化设备领域

组成

主流品牌

特点

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

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可充电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及一次性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封闭式电子雾化器(雾化芯及电子雾化液)及电池。

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的主流品牌为Blu、JUUL、Logic、NJOY、RELX、Vuse及Vype。

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易于使用,因其形状通常与笔或USB存储条相似,亦便于随身携带。封闭式电子雾化器一般可使用约3至12天。

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

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使得使用者可更换发热丝及电池模组,且可自行购买不同电子雾化液注入该电子雾化设备。

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的主要品牌包括Aspire、IJoy、Joyetech、SMOK和Vaporesso。

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用户体验,各种类型的发热丝及电池模组可配合以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就电子雾化液的选择而言,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拥有更多灵活性。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如更高的烟雾量及更高的功率,促进了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的发展。随着封装的发热丝及电子雾化设备套装等组件市场愈发成熟,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将更加便于缺乏电子雾化设备方面知识的消费者使用。

加热不燃烧(Heat-Not-Burn,HNB)设备

加热不燃烧设备使用电池供电的加热系统,该系统加热烟草而并非燃烧烟草以产生包含尼古丁及其他化学物质的雾化汽。

。Glo、IQOS、Jouz、Kungfu、Lil及PloomTech是加热不燃烧设备的主要品牌。

与燃烧烟草相比,加热烟草产生的有害物质更少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又被称为新型卷烟,主要利用外部热源加热而非点燃烟草,不同于以雾化烟液为主的电子雾化设备,HNB更接近真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销售额占比来看,封闭式电子雾化设备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43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218亿美元;开放式电子雾化设备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5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50亿美元;加热不燃烧电子雾化设备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4百万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94亿美元。

2013-2020年全球电子烟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14-2020年全球电子雾化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蒸汽联(SYL)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电子烟市场现状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未来动向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2月我国葡萄酒产量创近五年同期新低 下降至约1.5万千升

2025年1-2月我国葡萄酒产量创近五年同期新低 下降至约1.5万千升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葡萄酒产量约为1.5万千升,同比下降25%。整体来看,近五年1-2月同期我国葡萄酒产量呈下降走势。

2025年03月31日
2025年1-2月我国啤酒产量约为526.1万千升 同比下降4.9%

2025年1-2月我国啤酒产量约为526.1万千升 同比下降4.9%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啤酒产量约为204.7万千升,同比增长60%;到2025年1-2月我国啤酒产量约为526.1万千升,同比下降4.9%。

2025年03月31日
2025年1-2月我国卷烟产量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增长至约6455.7亿支

2025年1-2月我国卷烟产量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增长至约6455.7亿支

数据显示,近五年1-2月同期我国卷烟产量呈增长走势。2025年1-2月我国卷烟产量约为6455.7亿支,同比增长1.2%。

2025年03月28日
2025年1-2月我国白酒产量下降至近五年同期新低 同比下降11.2%

2025年1-2月我国白酒产量下降至近五年同期新低 同比下降11.2%

数据显示,近五年1-2月同期我国白酒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2025年1-2月我国白酒产量约为66.3万千升,同比下降11.2%。

2025年03月27日
2024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创近六年新低 下降至11.8万千升 同比下降14.5%

2024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创近六年新低 下降至11.8万千升 同比下降14.5%

数据显示,近六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呈下降走势。2024年全年,我国葡萄酒产量累计约为11.8万千升,同比下降14.5%。

2025年02月07日
2024年我国卷烟产量创近六年新高 约为24654.6亿支 同比增长0.9%

2024年我国卷烟产量创近六年新高 约为24654.6亿支 同比增长0.9%

数据显示,近六年我国卷烟产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全年,我国卷烟产量累计约为24654.6亿支,同比增长0.9%。

2025年02月06日
近三年我国啤酒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近三年我国啤酒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啤酒产量累计约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啤酒产量呈先降后升再降走势。

2025年01月24日
2024年我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7.7%  12月其产量则环比增长20.9%

2024年我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7.7% 12月其产量则环比增长20.9%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白酒产量累计约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7.7%。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白酒产量呈下降走势。

2025年0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