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正开展约70项新冠疫苗研发项目 疫苗覆盖率持续提升

        1.各类疫苗研发历时情况

        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有开发探索、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等不同阶段,且其研发过程通常持续10-15年,有些甚至长达数十年。

各类疫苗研发历时情况

疾病病原体

病原体确定时间

疫苗上市时间

时间跨度(

伤寒

1884

1989

105

流脑

1889

1981

92

百日咳

1906

1948

42

脊髓灰质炎

1908

1955

47

水痘

1953

1995

42

麻疹

1953

1963

10

乙肝

1965

1981

16

轮状病毒肠炎

1973

2006

33

宫颈癌(HPV

1981

2006

2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疫苗各期临床试验目标和观察指标

        由于疫苗的适用对象是广泛的健康人群,因而相比于药物,其收益和风险的评估更加审慎,疫苗研发的漫长过程也正是为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设计。

        在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观察安全性;Ⅱ期目的是评价疫苗在目标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Ⅲ期是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该期业是获得批准的基础。

疫苗各期临床试验目标和观察指标

试验目的

入组人数

一般时间

安全性

免疫

保护效力

Ⅰ期

重点观察安全性

20-100

1-2

√(试验目标)

√(可选试验目标)

 

Ⅱ期

评价疫苗在目标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100

2-3

√(试验目标)

√(试验目标)

√(可选试验目标)

Ⅲ期

评价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该期是获得批准的基础。

1000

2-4

√(试验目标)

√(可选试验目标)

√(试验目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观察指标方面,指标包括有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其中安全性主要是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如疼痛,硬结,红斑等)、全身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不适,头痛,过敏反应等)等;保护效力是评估对受试者的临床保护力,其观察指标是免疫人群相对于未免疫人群发病率下降的百分率(直接保护作用)。

观察指标

安全性

局部不良反应(如疼痛,硬结,红斑等)

全身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不适,头痛,过敏反应等)

严重不良反应

非预期不良医学事件

免疫原性

评估与保护作用相关的特定免疫应答,观察指标:

血清阳转率

抗体水平、型别、特异抗体功能以及抗体滴度出现和持续时间

细胞免疫

保护效力

评估对受试者的临床保护力,观察指标:免疫人群相对于未免疫人群发病率下降的百分率(直接保护作用)

1:若同种疫苗已广泛应用,免疫学指标和保护作用的相关关系已建立,可考虑选择免疫学指标做替代终点

2:若疫苗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极低,无法进行保护效力试验,可考虑用免疫学指标作替代终点

3:为准确评价效力,若受试人群预期发病率较低,则需大量受试者;若疾病发病率高,较小样本即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观察期

原则上,所有疫苗需建立长期的评价计划,应在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至少观察六个月。

计划免疫疫苗,随访时间应至少为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观察一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当前全球开展了约70项新冠疫苗研发项目

        从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情况来看,依据WHO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依5大技术路线开展了约70项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除70项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外,亦有两项卡介苗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

类别

技术平台

开发速度

上市先例

研发单位

研发阶段

领先项目

病毒载体

中等

康希诺(军科院合作)

Phase2

ChiCTR2000031781

Phase1

ChiCTR2000030906

RNA

Moderna/NIAID /BARDA

Phase1 NCT04283461

病毒载体

中等

University of Oxford

Phase1/2 NCT04324606

DNA

Inovio Pharmaceuticals(康泰生物、艾棣维欣)

Phase1 NCT04336410

灭活疫苗

中等

北京/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Phase1 ChiCTR2000031809

核酸疫苗(15项目)

DNA

Takis/Applied DNA Sciences/Evvivax, Zydus Cadila, Osaka University/ AnGes/ Takara Bio, Karolinska Institute / Cobra Biologics (OPENCORONA Project), Immunomic Therapeutics, Inc./EpiVax, Inc./PharmaJet, Inc.

临床前

RNA

Fuda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RNACure Biopharma, China CDC/Tongji University(斯微生物), Arcturus/Duke-NUS, BioNTech/Pfizer(复星医药),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Curevac, University of Tokyo/ Daiichi-Sankyo, CNB-CSIC, BIOCAD

临床前

病毒载体疫

13项)

非复制性病毒载体

中等

GeoVax(武汉博沃), Jansse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BARDA, DZIF- German Center for Infection Research, Altimmune, Greffex, Vaxart, CNB-CSIC

临床前

复制性病毒载体

中等

Zydus Cadila, Institute Pasteur/Themis/Univ. of Pittsburg, Tonix Pharma/Souther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华兰生物), IAVI/Batavia, BiOCAD and IEM

临床前

蛋白亚单位

疫苗

27 项)

蛋白亚单位

中等-

AdaptVac,ExpreS2ion, WRAIR/USAMRIID,

Inc./GSK/Dynavax(三叶草生物),Vaxil Bio,Flow

Pharma Inc, AJ Vaccines, Generex/EpiVax,

EpiVax/Univ. of Georgia, Sanofi Pasteur/BARDA,

Novavax, Heat Biologics/Univ. Of Miami,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GSK/Dynavax,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iBio(北京睿诚海汇), VIDO-InterVac,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OncoGen, Medicago Inc.,

Imophoron Ltd and Bristol University’s Max Planck

Cent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Osaka University/ BIKE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Innovation, Japan,

Biological E Ltd, Saint-Petersbur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vaccines and serums,

Innovax/Xiamen Univ./GSK, Saiba GmbH, IMV Inc

临床前

减毒活疫苗

2项)

减毒活疫苗

Codagenix/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DZIF – German Center for Infection Research

临床前

灭活病毒疫

苗(2项)

灭活疫苗

中等

北京科兴, Osaka University/ BIKEN/ NIBIOHN

临床前

未知

6项)

未知

-

-

ReiThera, BioNet Asia, ImmunoPrecise, MIGAL Galilee Research Institute, Doherty Institute, Tulane University

临床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他在研项目

类别

技术平台

开发速度

上市先例

研发单位

研发阶段

卡介苗

卡介苗

已上市

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Phase 3

NCT04327206

UMC Utrecht, Radboud University

Phase 3 NCT0432844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疫苗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

        1980-2017年,全球百日咳、麻疹病例数持续下降,与之相对的是全球疫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具体来看,1980年,全球百日咳病例数达到1982355例,麻疹病例数达到4211431例,2017年百日咳病例数下降至143963例,麻疹病例数下降到173330例;而全球疫苗覆盖率在1980年仅为20%,2017年提高到了85%。随着疫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百日咳、麻疹等疾病逐渐得到控制,病例数持续减少。

1980-2017年全球麻疹、百日咳病例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80-2017年全球疫苗覆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LSM)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疫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 同比增长2.5%

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 同比增长2.5%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同比增长2.5%。整体来看,近五年1-2月同期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

2025年03月28日
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195.3万吨 同比下降7.7%

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195.3万吨 同比下降7.7%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7%。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呈下降走势。

2025年02月12日
22024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350.4万吨 同比增长6.2%;12月份产量约34.1万吨 环比增长4.7%

22024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350.4万吨 同比增长6.2%;12月份产量约34.1万吨 环比增长4.7%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累计约为350.4万吨,同比增长6.2%。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

2025年02月06日
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同比下降7.8%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7.3%

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同比下降7.8%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7.3%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当期值约为17.8万吨,同比下降7.8%,较前两年同期产量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0.2%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3%

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0.2%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当期值约为32.5万吨,同比增长10.2%,较上一年同期的29.6万吨产量有所增长,较2022年11月份的33.2万吨产量有所下降。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3.5% 其中山东省产量占比20.4%

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3.5% 其中山东省产量占比20.4%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当期值约为30.6万吨,同比增长10.5%,均高于前两年同期产量。累计值来看,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约为337.9万吨,同比增长23.5%。整体来看,近三年同期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值呈增长走势。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 同比下降7.2%

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 同比下降7.2%

累计值来看,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同比下降7.2%。整体来看,近三年10月同期我国中成药产量当期值和累计值均呈下降走势。

2024年12月17日
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专属云IaaS+PaaS厂商中浪潮云市场占比最高约25.5%

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专属云IaaS+PaaS厂商中浪潮云市场占比最高约25.5%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公共云IaaS+PaaS厂商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联通等。其中,中国移动市场份额占比19.5%,排名第一;中国电信占比17.4%,华为占比15.5%。

2024年1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