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全球CRO行业各临床阶段市场规模、试验项目数情况

         一、中国市场临床阶段CRO有望维持30%增速

         临床阶段CRO未来仍然占据主要份额。2020年全球CRO行业发现、临床前、临床这三个主要阶段的CRO市场规模分别为142亿美元、98亿美元、467亿美元。

2015-2020年全球CRO行业按发现、临床前、临床阶段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中国市场里临床阶段CRO有望维持30%增速。2020年中国CRO行业发现、临床前、临床这三个主要阶段的CRO市场规模分别为16亿美元、20亿美元、44亿美元。

2015-2020年中国CRO行业按发现、临床前、临床阶段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二、全球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市场主要包括①临床试验操作、②数据管理及统计数据分析以及③现场管理与患者招募服务。

         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持续由2015年的2137项增至2019年的6939项。其中,I期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为1707项,II期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为2573项,III期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为1401项,IV期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为1258项。

2015-2019年全球各阶段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从费用分布看,2020年临床CRO市场达433亿美元,I期、II期、III期、IV期分别占48亿美元、86亿美元、132亿美元、94亿美元,而生物等效性占35亿美元,其他占38%,III期是费用占比最高的环节。

2015-2020年全球各阶段临床试验项目费用分布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中国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快速增长。中国的临床试验数量由2015年的339项增至2019年的1031项,CAGR约为32.06%。其中2020年中国I期、II期、III期、IV期的临床试验数量分别为486项、218项、304项、23项。

2015-2019年中国各阶段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情况(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20年中国I期、II期、III期、IV期阶段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为4371百万美元。

2015-2020年中国各阶段临床试验项目费用分布及预测情况(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中国吸引愈来愈多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目的:①善用本地及全球所得临床数据加快临床开发流程;②触及中国大型的患者群;及③享有中国较低的成本基础。愈来愈多的国内公司亦提倡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借以将其候选药物进行全球商业化。中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量因而由2015年的46项(占全球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总数的10.4%及中国所进行临床试验总数的13.6%)大幅增至2019年的156项(占全球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总数的19.7%及中国所进行临床试验总数的15.1%)。

2015-2019年全球及中国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总数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三、临床细分领域预期维持良好增长趋势

         临床试验运作被视为临床合同研究机构服务的骨干部份。临床试验运作主要包括临床计划与协议设计、选址与场地启用、项目管理、临床试验监察、医疗著作与翻译及监管事务,该等服务通常于当地进行。2019年,临床试验运作为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市场的最大部分,占全球临床试验合同研究机构市场51.0%。

         2020年全球及中国临床试验运作规模分别为22亿美元、23亿美元。

2015-2020年全球及中国临床试验运作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数据管理及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及统计数据分析一般包括①数据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临床数据采集、临床数据库设计、临床数据输入与储存、医疗程序编写及临床数据核查、输出、传输及存档:及②统计数据分析服务,主要包括制定统计数据分析计划、进行实际统计数据分析及编撰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2020年美国临床数据市场规模达到3385.5百万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达到485.1百万美元。

2015-2020年美国、中国数据管理及统计数据分析(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19年中国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市场规模为261.8百万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市场规模为387.5百万美元。

2015-2020年中国中国现场管理(SMO)组织市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CRO市场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首次超越3亿美元门槛,达到了3.12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3.43亿美元。

2015-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中国CMC市场增速维持20%以上。于临床前及临床阶段,合同研究生产机构主要提供CMC服务。鉴于近年医疗健康行业持续增长,全球CMC市场由2015年约65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04亿美元,

2015-2020年全球CMC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中国CMC市场由2015年约5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3亿美元,

2015-2020年中国CMC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SYL)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20年中国医药研发服务(CRO)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 同比增长2.5%

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 同比增长2.5%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为58.1万吨,同比增长2.5%。整体来看,近五年1-2月同期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呈先升后降再升走势。

2025年03月28日
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195.3万吨 同比下降7.7%

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逐年下降 2024年产量约195.3万吨 同比下降7.7%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95.3万吨,同比下降7.7%。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中成药产量呈下降走势。

2025年02月12日
22024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350.4万吨 同比增长6.2%;12月份产量约34.1万吨 环比增长4.7%

22024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约350.4万吨 同比增长6.2%;12月份产量约34.1万吨 环比增长4.7%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累计约为350.4万吨,同比增长6.2%。整体来看,近六年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呈先升后降走势。

2025年02月06日
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同比下降7.8%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7.3%

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同比下降7.8%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7.3%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中成药产量当期值约为17.8万吨,同比下降7.8%,较前两年同期产量有所下降。

2025年01月09日
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0.2%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3%

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0.2% 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6.3%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当期值约为32.5万吨,同比增长10.2%,较上一年同期的29.6万吨产量有所增长,较2022年11月份的33.2万吨产量有所下降。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3.5% 其中山东省产量占比20.4%

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3.5% 其中山东省产量占比20.4%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当期值约为30.6万吨,同比增长10.5%,均高于前两年同期产量。累计值来看,2024年1-11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约为337.9万吨,同比增长23.5%。整体来看,近三年同期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值呈增长走势。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 同比下降7.2%

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 同比下降7.2%

累计值来看,2024年1-10月我国中成药产量累计约为158.9万吨,同比下降7.2%。整体来看,近三年10月同期我国中成药产量当期值和累计值均呈下降走势。

2024年12月17日
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专属云IaaS+PaaS厂商中浪潮云市场占比最高约25.5%

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专属云IaaS+PaaS厂商中浪潮云市场占比最高约25.5%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主要医疗公共云IaaS+PaaS厂商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中国联通等。其中,中国移动市场份额占比19.5%,排名第一;中国电信占比17.4%,华为占比15.5%。

2024年1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